-
重慶科思得機電有限公司
-
電話:13983452827/13436089873
-
郵箱:1181338335@qq.com
-
地址:重慶市北碚區安禮路128號大學科技園C座
汽車空調線束還需要注意哪些方面
來源:
www.51kaso.com | 發布時間:2025年07月30日
汽車空調線束設計需關注電氣性能、機械性能、安全性能、電磁兼容性、布線與固定、環境適應性及耐久測試,具體要求如下:
一、電氣性能要求
導線規格匹配
壓縮機電機等大功率負載(≥10A)需采用≥2.5mm2導線,風機、電磁閥等中小功率負載(1-5 A)采用0.75-1.5mm2導線,傳感器信號線采用0.3-0.5mm2屏蔽雙絞線。
電壓降需控制在2%以內,例如12V系統、10A負載、2.5mm2銅導線,長度5m時電壓降約0.34V,滿足要求。
過載保護
主線束配置15 A慢熔型熔斷器,分支回路采用PTC自恢復保險絲或迷你熔斷器,防止短路引發火災。
接地設計
空調系統單獨設置接地點,接地線截面積≥主電源線,端子鍍錫或鍍鎳處理,降低接觸電阻。
二、機械性能要求
固定與支撐
固定點間距:直線段≤300mm,彎曲段≤150mm,振動部件附近預留≥50mm松弛量。
避免與排氣管等高溫部件直接接觸,間距≥200mm或采用玻璃纖維管隔熱。
抗振動與耐磨
線束與運動部件間隙>25mm,如雨刮電機導線與連桿間隙。
發動機艙線束采用波紋管保護,駕駛艙線束使用布基膠帶或PVC膠帶全纏。
彎曲半徑控制
線束拐彎半徑≥6倍線徑,避免應力集中導致斷裂。
三、安全性能要求
防火與防水
發動機艙線束采用阻燃等級V-0的PA66或PBT材料,駕駛艙線束使用防水插件(IP67等級)。
線束過孔采用橡膠護套密封,防止水汽侵入。
防腐蝕與耐油
接觸發動機油液或冷卻液的線束采用耐油材料(如氟塑料),鹽霧環境下通過48小時測試無腐蝕。
防誤插設計
不同功能線束采用不同顏色或鍵位連接器,避免誤插導致設備損壞。
四、電磁兼容性(EMC)要求
信號線屏蔽
傳感器信號線采用屏蔽雙絞線(STP-120Ω),屏蔽層接地電阻≤0.1Ω。
避免將信號線與動力線平行布置,間距≥300mm,或采用金屬隔板隔離。
大電流線路隔離
壓縮機電源線與低壓信號線分開走線,變頻壓縮機增加1000μF/50V濾波電容,控制諧波干擾。
搭鐵設計優化
搭鐵點遠離發動機等振動源,確保低阻抗回路(≤0.1Ω),減少電磁干擾。
五、布線與固定要求
路徑規劃
優先沿車身鈑金凹槽或原有線束槽布置,避免與燃油管、制動管交叉,間距≥25mm。
主線束與底盤對接位置需預留長度,防止車身變形導致線束拉斷。
分支設計
壓縮機、冷凝器風扇等分支采用預制分支線束,分支點用熱縮管或波紋管保護。
分支線束長度需滿足裝配需求,避免過度拉伸或松弛。
標識與可維護性
線束標注顏色代碼或數字編號,連接器標注功能標識(如“COMP”表示壓縮機)。
故障排查點(如保險絲、繼電器)需易于接近,預留檢修空間。
六、環境適應性要求
耐溫性能
發動機艙線束耐溫≥125℃,駕駛艙線束耐溫≥85℃,低溫環境下保持柔韌性(如-40℃彎曲測試無裂紋)。
耐濕與防塵
線束通過IP67測試(1m水深浸泡30分鐘無進水),鹽霧環境48小時無腐蝕。
塵土環境采用密封連接器,防止灰塵進入導致接觸不良。
化學耐受性
接觸冷卻液或清洗劑的線束通過24小時化學浸泡測試,絕緣層無膨脹或脫落。
七、耐久性測試要求
振動測試
模擬高速行駛顛簸(頻率10-55Hz,振幅2mm),持續8小時無松動或斷裂。
溫度循環測試
高溫85℃/4小時→低溫-40℃/4小時,循環10次,絕緣層無老化或開裂。
濕熱循環測試
溫度85℃/濕度85%環境下持續96小時,線束絕緣電阻≥100MΩ。
彎曲疲勞測試
對線束施加±90°彎曲,循環10萬次無折斷或接頭脫落。